艾瑞咨询新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保险机构的科技投入已达319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保险机构的科技投入将增长到534亿元。
近几年,保险机构不仅加大保险科技投入,与互联网巨头的战略合作也日渐紧密。如今,互联网巨头进军保险业又有新动作,滴滴入股现代财险获得批复。
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希望分一杯羹,无论是网络互助平台,还是保险中介机构,或是保险公司,都能看见这些巨头携资本进驻的身影。
业内人士期待,互联网科技公司进军保险业能够通过大数据提高风控能力;科技赋能;走差异化道路。
滴滴布局保险业
事实上,滴滴已与多家保险公司和平台开展合作与共创。打开滴滴出行中的金融服务,“我的保障”、“滴滴车险”、“医疗急救卡”、“天天健康金”等板块映入眼帘。
其中,“我的保障”中的热门产品“点滴保·百万医疗”、“点滴保·百万意外医疗”、“个人无忧意外险”、“个人银行卡盗刷保险”、“众安家庭财产综合保险”等是由众安保险承保。此外,合作伙伴还包括中国人民保险、中国平安、阳光保险、安心保险、泰康在线、永安保险。
在“滴滴车险”中,保险优选的公司包括中国人民保险、中国平安、大地保险、永安保险、安盛天平、太平洋保险、众安保险、安心保险、泰康在线、亚太保险、阳光保险、中国人寿、安联保险、中华保险、易安保险等。
众所周知,互联网公司试水保险业最大的优势在于流量。见斑窥豹,3月5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意外险改革的意见》明确表示,银保监会将针对搭售和捆绑销售、手续费畸高、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等问题,开展意外险市场清理整顿。
保险公司明知与第三方平台合作销售意外险手续费畸高,为何还要趋之若鹜?原因正是流量的魅力。
“对于基于场景进行销售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并不占据主导地位,独立操作不现实。保险公司在整个环节中的可替代性较强,一家保险公司提出创新想法,很可能互联网公司选了另一家保险公司合作。”某保险公司业务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未来滴滴金融服务将划分为两大板块――普惠金融和产业金融。普惠金融将围绕出行生态中的用户提供基于金融账户的信贷、理财、保险(包含车险、意外险、健康险等)的全面金融服务。产业金融将围绕出行生态中的商户(包括司机、车队、汽车交易和服务相关的产业方)提供各类SaaS服务,以及支撑其更好经营的信贷和保险服务。
进阶新路径:网络互助
在“滴滴车险”中,显示“本保险平台由中安风尚(北京)保险代理公司提供代理服务”。中安风尚(北京)保险代理公司正是滴滴旗下的保险代理公司。2016年8月,滴滴收购了中安风尚(北京)保险代理公司股权,成功获得保险代理牌照。如今,又补齐保险公司牌照,滴滴可谓“如虎添翼”。
这种先收购或设立保险中介公司,然后再成为保险公司控股股东或重要股东,是不少互联网公司进军保险业的常规动作。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美团、滴滴、新浪、360、携程、唯品会、小米、苏宁、国美、同程、途牛等旗下都有自己的保险中介公司。而国泰财险、信美相互、众安保险、和泰人寿、京东安联等也都有阿里、腾讯、京东的身影。
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发展趋势白皮书》指出,新型专业中介创新业务模式,和新兴互联网社交平台合作,采用数字化创新手段,建立保险保障场景,开始从基础引流向定制化场景转变,从而实现高转换率和精准营销。
“保险公司牌照比保险中介牌照门槛高。”一位互联网公司保险业务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公司进军保险业又有新路径,即网络互助。在过去一年,蚂蚁金服的“相互宝”带火了网络互助,使其成为新赛道。目前,已有超过1亿人加入“相互宝”。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阿里、轻松、水滴、美团、360、滴滴、新浪、百度、苏宁等都已布局网络互助。
水滴公司CEO沈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去年底,我们把水滴保险商城和水滴互助合并,成立了保险保障事业群,希望能够达到更高效的协作,更精细化的运营。”
3月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在改革发展目标部分,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意见还指出,鼓励社会慈善捐赠,统筹调动慈善医疗救助力量,支持医疗互助有序发展。
这对网络互助无疑是利好。不少保险人士认为,互联网公司进军保险业的路径可能会从保险中介牌照――保险公司牌照,变成网络互助平台――保险中介牌照――保险公司牌照。
能否拥有盈利硬核?
中国的保险市场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吸引着互联网巨头们加盟。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2.2%。保单件数高速增长。2019年四个季度保险业新增保单件数495.4亿件,同比增长70.5%。
但互联网公司获得保险公司牌照后,是否能够大放异彩?这也不一定。从前述几家互联网公司控股或是重要股东的保险公司看,业绩平平居多。
以阿里持股51%的国泰财险看,2018年,国泰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8.49亿元,较2017年13.03亿元增长195.4%,但成立10年,其终未能走出亏损窘境。
业界人士认为,二者经营逻辑不同,保险金融属于强监管领域。以健康险为例,如果采取低价策略,短期可以迅速上量,但长期也会存在亏损隐患,需要明晰保险经营规律。要点还在于是否能够通过大数据提高风控能力,科技赋能走出差异化道路。
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科技驱动一直是近年来保险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随着国内头部保险公司和外资领先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以及金融科技和互联网生态玩家的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会是未来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个趋势不会改变。
某大型保险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以前,我们总是担心互联网公司对现有保险格局“降维打击”,但实际上其更多的是扩展保险服务边界,即此前没有服务到的场景、需求、人群和方式,比如退货运费险、航班延误险,传统保险公司以往没有覆盖到这些领域,这也是差异化的路径。
通过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传统保险公司要向互联网公司学习的:一是产品推广的套路打法;二是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出发点;三是既追求快,又允许试错和不断迭代。”
此前,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保险业可能只剩下两类公司,一类是平台类公司即互联网公司,另一类是保险产品提供商。平台类公司拥有着大量的数据、流量和客户,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圈、场景,它们可以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整合其中;保险产品提供商既为各个环节的保险需求提供保障,也通过平台类公司进行分销。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