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国际原油市场又传来惊人消息。周一原油市场早市开盘即迎来了近30%的暴跌,创下1991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美国WTI原油价格更是接近了30美元一桶的低点,更有分析人士认为原油价格20美元的时代将会在2020年到来。
此次石油市场危机始于COVID19疫情的爆发。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经济的短期冲击是显而易见的。而随着欧洲诸国的疫情蔓延,业已比较脆弱的世界经济则可能面临着衰退风险。可以说由新冠病毒触发的石油危机首先是一场需求危机,但是市场对于病毒的影响早有预期,特别是中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危机的进一步发酵。因此,此次暴跌的主要因素非需求原因,而是由供给方的因素导致的。
近日来,欧佩克以及俄罗斯多次进行谈判,讨论是否进一步通过减产的方式来维护原油价格的稳定,应对新冠肺炎所导致的需求危机。然而,3月6日在维也纳举行的OPEC+会议上,俄罗斯并未同意欧派克所提出的进一步减产计划,当日国际油价即暴跌逾10%,从而触发了石油市场的供给危机。沙特阿拉伯随即启动了价格战。上周六,沙特大幅下调了四月份官方原油销售价格,削减幅度达到至少二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对外宣称计划下个月增加石油产量到每天1000万桶以上,甚至一些消息称可以提高产量到创记录的每天1200万桶。其实施的“焦土”策略使国际原油市场不堪重负,从而价格一泻千里。 可以说,沙特态度的大逆转是当前国际原油市场危机的直接原因。要知道,沙特发动石油价格战具有很长的历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每次的价格战都会把油价压到一定时期的历史低点。此次价格战伴随着沙特国内的力量博弈,使得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沙特王储上任以后力推沙特经济转型,但是效果并不显著,从而引发了一些内部纷争。这种内部纷争会可能会影响到其国际油价策略。通过发动价格战,把沙特置于面临挑战的境地,可以转移期内部的注意力,有利于沙特王储稳固其权利。
长远来讲,持续的价格战并不符合世界各方的利益。沙特这一战略举措可能是试图以最快的方式向俄罗斯和其他生产商施加压力,令他们回到谈判桌上,然后迅速扭转产量激增并开始削减产量以达成交易。俄罗斯目前不同意欧佩克提出的进一步共同减产150万桶的压力,但是赞成维持现有的减产规模至6月份,并仍然愿意在6月与OPEC及盟国举行会议。
当前国际石油市场上简单说有三方面,一是沙特,二是俄罗斯,第三个是以美国页岩油为代表的新兴的石油生产商。如果要从长期起到稳定石油市场的作用,则必须要将新兴的玩家剔除出市场。但是过去的历史证明,美国的新兴页岩油玩家非常顽强,在逆境中越挫越勇。未来的博弈将更为复杂和具有挑战性。价格战是一种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因此并不具有持续性。
低油价固然可以降低生产的成本、促进经济发展,但是所附带的剧烈波动并不符合全球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在能源市场金融化的今天,石油市场的风险会迅速的传导到金融市场上,从而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更大的负面冲击。近日全球股市的大幅下跌以及黄金价格的上涨即反映了投资者对于市场进一步不确定性的担心,此间石油危机的作用不容忽略。值得一提的是低油价对天然气市场的冲击更是雪上加霜。东亚液化天然气的现货价格在2月中旬已经达到10年来的低点。低油价将会进一步导致长期合约的天然气价格的下跌,从而给天然气生产商更大的冲击。
面对需求和供给的双重打击,国际原油市场的动荡仍会持续。如果说供给方面更大程度上会造成短期的波动,由于近期全球新冠肺炎所带来的需求问题可能持续抑制油价上涨,从而导致油价会在较低的水平下运行。沙特、俄罗斯、美国的三方博弈也将会继续影响国际原油的走势。
(施训鹏系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姬强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大永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研究院教授)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