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学东
去年年末,M2同比增长8.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增速创近两年新高。上一次M2增速大于8.7%的高位出现在2017年11月末,彼时M2同比增长9.1%。
M2的增长被当下的经济分析人士赋予重要意义,一方面它的升高意味着社会融资需求的提升,经济活动进一步活跃,可能是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的先行指标;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商业银行盈利的基础再一次提高。
M2包括现金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以及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几乎包括了所有货币发行总额,是经济交易的基础,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
中国的M2增速基本跟中国经济发展同步,2009年M2增速一度超过29%,此后一路下滑,最低到2018年6月的8.0%,而在2017年12月到8.2%时,市场就有人预期M2可能到7时代,不过此后M2有小幅起伏,2018年10月和11两个月再一次触及8.0%的低位,2019年后半年一路回升至8.7%的水平。
关于M2下半年为什么会上升,央行相关人士的回答是,一是银行贷款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末增速为12.3%,保持在较高水平;二是银行债券投资持续较快增长,2019年同比增长15.6%,比上年同期高2.3个百分点,增速较高,较好支持了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发行;三是商业银行以股权投资形式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出资金规模的降幅收窄,2019年末下降6.4%,比上年同期收窄了3.4个百分点。
早在2017年底,央行发布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中央行解释M2增速放缓原因,并指出M2的可测性、可控性及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都在下降。不过这种说法很快被抛弃,目前央行货币政策一个最重要的政策尺度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
M2增速为什么会在2017年和2018年出现大幅下降,主要是2012年开始银行业出现资金空转的现象,资金在金融体系内实现收益,并未投入实体经济。比如银行购买非银机构发行的资管等金融产品,就会派生M2,如果非银机构从银行体系拿到钱后没有直接投入到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内部流转,就会造成M2增速虚高,同时金融机构是获利的。
从2017年监管层开始金融去杠杆,其中最主要的是遏制影子银行泛滥,大幅度降低银行间同业业务,打破刚性兑付,尤其是“资管新规”的实施,将大量的表外业务转入表内,虚高的M2就开始减少了。
所以,去年后半年开始M2增速保持上涨,一个重要原因是持续两年多的金融去杠杆告一段落。2018年后半年开始,由于国际金融格局的发展,资金开始流入国内债券市场和股权市场,弥补了国内持续下滑的外汇占款缺口,再加上房地产等机构从境外融入巨额高息资金,也支撑了M2的增速。
由此,过去两年M2增速都在8%以上徘徊,但都没有突破8.7%,至少从走势上看,M2尚未走入上升通道。
如果2017年之前M2的增速是虚高的话,从2018年和2019年的经济运行看,目前的8%到9%之间的M2增速可能是一个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速。目前M2的增速应该已经到了常态化水平,因为当下贷款增速已经相当高,进一步提高空间不大;银行业对于债券的投资增速也已到顶,目前货币政策基本执行的是逆周期相对宽松的政策,未来货币政策还会宽松,但受到企业融资需求收缩的对冲,债券投资的增速空间已经不大。
笔者认为未来M2的增速可能在8%到9%之间,或者还可能下降到8%以下,再一步提升的空间不大。所以M2进入上升通道的结论目前看还不能成立。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冉学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