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经济进入到新常态后,省会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正日益凸显。近期,在各地两会和一些重要会议中,多地均提到要大力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发挥省会城市的中心引领作用。
近年来,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城市GDP占所在省份比重)总体呈现逐年提升的态势。第一财经记者统计了27个省会(首府)城市的数据发现,从2010年到2018年,有24个城市首位度提高,3个城市下降。
多地表态提升省会首位度
今年不少地方两会都提及,要大力提升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这其中,几个“弱省会”如南宁、南昌等城市是典型代表。
广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增强重点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实施强首府战略,推动南宁成为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
作为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经济总量占广西比重仅为20.4%,相比自治区内其他地市的优势也不明显。比如,广西第一大工业中心是柳州,柳州的汽车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也占据了广西汽车产量的绝大部分比重。相比之下,南宁的知名品牌要逊色不少。
去年11月,广西发布《关于实施强首府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包括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快发展要素集聚、加快区域性国际大都市建设四个方面共18项主要任务。在发展目标上,提出到2025年,南宁市综合实力将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力争比2018年翻一番,城市集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明显提升;到2035年,南宁市引领带动作用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力争达到30%,引领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及作用大幅增强。
与南宁类似,南昌的“存在感”也比较弱。目前南昌与周边的几个中部省会在主要经济指标上都存在明显差距。
今年的江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国土空间、城镇体系、综合交通、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规划,提升“引领圈”首位度。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指出,雁阵高飞看头雁,从江西来说,省会城市南昌就好比头雁,是决定全省发展水平的火车头和强引擎。南昌市要强化担当、勇挑重担、走在前列。要增强首位意识,充分展现勇立潮头的省会作为。
湖北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在中西部进入到工业化后期之前,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增长极,以增长极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由于每个省份最好的研发、高教、金融等要素资源集中在省会,如何突出省会城市的带动引领作用十分关键。
比如,湖北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了6590家,增加了327%,位居全国第七、中西部第一,就是因为大区中心城市武汉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中西部城市中领跑。相比之下,河南的经济总量虽然位居中西部第一,但河南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比湖北、四川等地滞后不少,一大原因就是省会城市高新产业发展存在较大不足。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如今文化贸易等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而这些产业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大城市,中西部地区主要是省会城市,因此只有提升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做大做强城市平台,才能带动所在省域经济的发展。
不光是中西部的省会城市,东部的南京、济南也在大力提升首位度。今年的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南京将落实国家战略,着力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在融入国家战略中奋力争先,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和辐射带动力。全力推动江北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功能集成,为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提供支撑。
中心城市蕴含巨大发展良机
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也是经济新常态之下,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2018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发挥中心城市、城市群的带动引领作用。
2019年8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在我国经济进入到转型升级新阶段后,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等中心,集中了全省最好的要素资源,发展优势正日益凸显。
从我国的区域发展布局来说,推动更多省会城市做大做强,也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之外,需要有更多的中心城市来带动,促进空间合理分布,进而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省会城市不断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平台,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良机。比如,在土地市场上,2019年几个省会城市的增幅颇为引人关注。南京2019年土地收入达1696.8亿元,同比增长77.32%,福州增幅为63.37%,昆明为59.85%,武汉为27.89%。土地没有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中,合肥土地出让收入增长了33.32%,长沙增长了33.75%,贵阳增长了5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