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钱股票网 > 股票配资>科技赋能深度重构保险业,如何穿越“困顿”,直面未来?

科技赋能深度重构保险业,如何穿越“困顿”,直面未来?

2020-01-26 20:32:02 未来 的是 传统

编者按

科技来了!保险,乃至金融都将面临“何去何从”的拷问。金融科技企业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的质疑,携科技赋能的力量“大兵压境”,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架势。传统金融企业,尽管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但也不得不面对“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窘境,内心深处是一种迷茫、无奈和恐慌

无论是传统金融企业,还是科技创新企业,均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个根本问题——保险的未来。1月3日,“2020慧保天下保险大会——穿越周期、韧性前行”在上海举行,在主旨为“保险的未来”的演讲环节,保险学者,原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王和认为,保险未来在汽车医疗及养老等业务场景上,以及在保险营销、理赔、精算等经营环节上,都将面临着根本性变革。

他表示,认知科学和生命科学两个领域将对保险业产生质的影响和改变,在科技赋能的背景下传统保险业将面临“深度重构”,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也将为保险理论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同时,这也要求我们学会跳出保险看保险,从根本上改变“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局限,把视野放得更广。

下文即根据王和发言实录整理(演讲原题为《保险的未来,穿越“困顿”的思索》,标题为编者所加)

保险学者、原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 王和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迷茫和困顿,但我们终将穿越“困顿”,前提是思考与探索。

董明珠、罗振宇对保险的见解,代表了消费者的担忧,也表现了社会的肯定

最近一段时间,有两位“著名业外人士”,就保险发表了他们的见解,让保险业可谓是“悲喜交加”。

董明珠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犀利点评保险公司,认为保险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是保险的服务不够好,买保险的时候忽悠人,买完保险需要理赔时左右阻拦!买了保险,赔偿需要快一点!相信大多数保险消费者,尤其体验过理赔的消费者都会对此有同感。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给保险“带货”。他讲的内容可以归结为4个观点一是很多优秀的人改行做保险,因为做保险收入高;二是过去干保险是因为走投无路,而现在是身怀绝技;三是保险是人与人的长期联系,考验的是持续赢得用户尊重的能力;四是保险是可以传承的事业。不愧是罗振宇,对于保险,尤其是保险营销做了非常精辟的概括。

很多人不理解罗振宇为什么会在跨年演讲上谈保险,有人觉得他可能是一时兴起,甚至怀疑他属于“网红带货”。

其实不然,在过去一年中,罗振宇的“得到”已开始高度关注保险,因为,他们看到无论是保险消费者,还是从业人员,都有对于保险知识的需求。去年“得到”曾约我做了一档视频节目,专门讨论“科技改变保险”的话题,节目上线后,在跟帖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听众对于保险非常感兴趣,并持有积极正面的看法。

保险业的不笃定,源自不断变化、迭代,乃至颠覆的外部环境,也源于不自信

近年来,在保险业发展过程中,行业总容易受到外部“褒贬之声”的影响,有时会陷入一种深深的“纠结”,究其原因是保险业自身的不自信。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讲的是中国人做事做人的旷达胸襟,一个人若是内心笃定,就不会去在意别人的说法,如果你太在乎别人的说法,就意味着自己的内心不够自信,包括你的选择和你的表现。

当下,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变化,迭代,乃至颠覆的时代,保险业的不笃定是有原因的,以下三段话也许就是我们焦虑,乃至忐忑的根源所在。

一是诺贝尔奖获得者默顿讲:“金融的功能是非常稳定的,然而实现这些金融功能的金融机构的形式和结构是相对不稳定的”。默顿的话较为含蓄,其中的“潜台词”有待各自琢磨。

二是Gartner报告中阐述:“从2018——2030年,80%的传统金融服务机构不是面临倒闭就是丧失竞争力,新的竞争、不断变化的客户行为以及科技进步将是这一剧变的驱动因素”。这句话讲的比较直白,甚至有点“伤人”。

三是2018年底全球金融服务业领导人在峰会上达成共识:“创新与转型是有区别的,过去50年银行创新是自然发生的,呈线性趋势且消耗成本较高,而现在面临的是非线性的颠覆”。这个“共识”值得我们品味与觉悟。

在汽车、医疗、养老等保险业务场景上,行业面临着可能的根本性变革

就当下而言,理解并把握未来显得尤为重要,保险的未来将是怎样的景象?在汽车、医疗、养老等保险业务场景上,行业面临着可能的根本性变革。

汽车保险方面。车险无疑是我国财产保险的“看家”业务,目前,我国车险行业仍然忙于解决商车费改、治理乱象和整顿市场等问题。但面向未来,二手车、能源汽车和共享汽车等,已为汽车保险需要关注的新领域。

汽车金融已经扑面而来。从国外来看,汽车金融将成为整车厂的重要经营模式和盈利来源,它也许会从根本上改变汽车保险。同时,智能驾驶将大幅度降低汽车的事故率,进而降低汽车保险的风险保费。

未来,出行方式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会选择各种各样的绿色出行方式。在汽车技术、汽车消费、出行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同时,汽车保险的改变也将是根本性的。

健康(医疗)保险方面。近两年,健康(医疗)保险非常热,无论是重疾险,还是百万医疗险,均成为拉动业务的重要力量。但是我们必须面对一个基本事实是生命科学领域正在发生了巨大变化,它改变了传统健康(医疗)保险的经营基础。

面向未来,分子生物学、医学影像学和穿戴式设备,将共同推动计算医学时代的到来,并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于生命的认知。生命科学将迎来计算时代,保险业可能要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当生命是已知的,那么,健康(医疗)保险还承保什么风险?如何承保?

养老保险方面。目前,保险行业更多讨论的是传统的养老保险,尽管行业也在探索一些新的养老保险模式,如税优养老保险、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保险机构开办养老院等。但从更大范围来看,养老保险本质上属于养老金融。

因此,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金融同业参与到养老金融领域,改变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一支独大”的局面。因为,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金融的社会需求是巨大的,传统养老保险恐难独担此大任,养老保险将面临养老金融和养老服务产业的前后夹击和综合竞争。

在营销、理赔、精算等保险经营环节上,行业面临着可能的根本性变革

保险营销方面。目前,传统保险营销热衷于开门红业绩和增员等,整体思维还是建立在“基本法”框架下。但未来的保险营销会发生什么变化?相互保险、网络众筹、网络互助等模式已初见端倪,头部企业入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挑战的是传统营销的效率,乃至公平与存在。

未来将迎来全新的营销新生态,是一种以移动终端、智能投顾和智能合约为基础,以“新高知”人群为载体,打造全新的保险营销队伍,构建起的全新营销生态。无论是集合的效率性,还是方案的科学性,传统保险营销均面临来自科技和制度的根本性挑战,保险营销新生态呼之欲出。

保险理赔方面。传统车险理赔面临来自经营效率和客户体验两个方面的挑战,这种挑战具有显著的迭代特征。未来将迎来社会化查勘模式,还有基于授信背景下的客户自助查勘。

同时,在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背景下,车险的查勘理赔可能会迎来全新的模式,通过一个高清摄像头就可以完成现场的查勘理赔,而无需现场查勘。传统的查勘模式将面临来自技术和模式的挑战,其本质是回答:还需不需要查勘?如何进行查勘?这将从根本上改变经营管理的思路与模式,并结构性地提高经营效率与服务效率。

保险精算方面。传统精算主要基于历史的有限数据,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在维度和实时性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认知科学本身,使我们不仅可以预测未来,还可能预知未来。这无疑对现在的保险业务和经营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当能够预知未来时,保险怎么做?保险业已开展了探索并给出了一些答案,以退货运费险为例,其采用的是一种前置和动态的定价模式,这也对传统精算的定价模式提出了挑战。

集合、预测、信任,这些保险的核心领域正在被改变,我们要高瞻远瞩和把握未来

未来如何探索?重要的是高瞻远瞩、把握未来。“高瞻远瞩”这4个字可谓知易行难,大家要学会“跳出保险看保险”,就是看看保险“窗外的风景”。保险行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只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高瞻远瞩”,当把窗户打开,看看外面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高瞻远瞩”不仅被行业局限,还被视野、心态和思维模式局限。

同时,要把握根本,未来将有两个领域对保险业产生质的影响和改变:一是认知科学,二是生命科学。传统的理论、模式、技术已经失效。

因此,高瞻远瞩很重要,把握根本更重要,保险的本质属于认知科学,生命科学无疑是人身保险的重要基础环境。

保险最核心的领域有三个:集合、预测、信用。传统经营模式通过营销、精算和经营来解决。但在科技赋能的背景下,互联网改变了集合,大数据改变了预测,区块链改变了信用,并将诞生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即自集合、动态定价、后信任的模式。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改变是一种“迭代”,这种“迭代”将从根本上改变“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前提和局限。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得更广一点,思维方式更彻底一些,就会认识到行业正在被重新结构,这种重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范围,而是功能与存在,来自外部的“逆袭”是大概率事件。可以肯定的是,结构是改变未来的重要力量,同时,结构的“轻化”是大趋势,未来一切都在结构中变化,保险也不例外。

未来需要一本新的保险学,保险也将融入“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

面向未来,所有的创新都沿着这样的轨迹:通过解构,发现价值,通过重构,实现价值,最后实现全新的存在。我们必须接受的是传统行业均面临基于新技术的颠覆和重构,用现在的说法是:重新做一遍

在重构过程中,没有传统的“理由”,只有进步的道理,没有“画地为牢”的边界,只有“与时俱进”的效率。我们经常会提到“业内”的概念,就社会和客户而言,谁能够提供更高效,更好的服务,谁就是“业内”。本着这样的认知,再来看未来的保险,我们应当认识到:地位,乃至生存是由能力决定的,而比能力更重要的是观念。

首先,保险的理论在未来将发生全新的进化。科技赋能的背景下传统保险学将面临“深度重构”,同时,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将为保险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在这个背景下,将重构保险理论,如我们将面临一个“灰度”问题,即保险利益原则的可保与不可保将不那么清晰,补偿原则的可补偿边界也将重新定义,告知义务将出现“反转”,而决定的因素是能力,特别是科技能力。

同时,信息经济也会改变人们对于保险理论的认识。可以肯定的是理论层面的变化,将为保险的创新与发展带来基础支撑。我们有理由相信,面向未来,需要有一本新的《保险学》。

其次,“家族办公室”的概念已经在中国兴起。

传统保险业务,包括人身保险、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大多是以人为对象。面向未来,家族办公室是围绕“家”开展全方位的财富管理与服务,其业务种类很多,保险只是其中一部分。

“家”将成为未来保险一个重要经营对象和维度,未来的“家庭保险”是在智能家居背景下展开的,健康管理、养老和长期护理、家庭财产安全将成为重要内涵,智能家庭医生将嵌入到智能家居的环境中,为家庭成员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特别是慢性病管理。

同时,护理机器人将成为一个重要资源。未来以“家”为核心和中枢的保险,将催生服务于健康中国,服务于老龄化的全新保险商业模式。

最后,面向未来,保险会迎来全新的存在。在科技赋能和场景经济的大背景下,保险会诞生出全新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重构信用将成为重要的“点”,区块链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未来,我们将看到“智保险”以及“自保险”形态,甚至会出现“机器保险公司”的概念。

用两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发言:第一,面向未来,趋势的意义大于优势。第二,未来5年,决定未来50年。

趋势的意义大于优势。讲的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未来5年,决定未来50年,讲的是“机不再来,时不我待”。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以上仅仅是从几个环节,从一两个侧面来谈保险的未来,谈如何穿越“困顿”,但这些肯定不是“故事”的全部,只是希望通过这些“点”,与大家做一些分享,给大家一些启发。

最后,做一个广告:如果大家对“保险的未来”感兴趣,不妨去读读我的新书《保险的未来》。

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下一篇 :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