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
鼠年春节前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数量有所增加。截至1月21日24时,国家卫健委收到国内13个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440例。
反映在A股市场上,前几日,肺炎防护治疗需求带动医药板块集体上涨。但调整也随之而来,1月22日收盘,上证指数收涨0.28%,创业板指涨逾1%,科技股全线复苏,医药板块出现回落。同时,医药板块分化凸显,截至当日收盘,江苏吴中(600200.SH)、奥美医疗(002950.SZ)、乐心医疗(300562.SZ)、爱朋医疗(300753.SZ)涨停,交大昂立(600530.SH)、海特生物(300683.SZ)、金域医学(603882.SH)跌停。
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夏风光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过往的类似疫情来看,当前疫情不太可能对医药生物行业构成持续性利好。投资者需要立足基本面进行投资,避免盲目跟风炒作。
警惕短期炒作
1月20日、21日,医药板块连续两日走强,病毒防治、生物疫苗和医用耗材概念股频频涨停。1月20日,四环生物(000518.SZ)、鲁抗医药(600789.SH)、达安基因(002030.SZ)等近20只个股涨停;1月21日则有近30只相关个股涨停。
同时,板块上涨也推高了医药主题基金的净值表现。Wind数据显示,1月21日,中证中药A(501011)、中药研究精选A(005505)单日回报分别达到3.31%和3.08%,领涨全市场开放式基金(非货币)。同时,多只医药主题指数基金的单日回报超过2%。此外,从最近一周的净值表现来看,涨幅排名前15位的基金中,医药主题基金占据了8个席位。
华南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指出,上周末以来,有关肺炎疫情的消息开始扩散,本周医药板块上涨的直接原因还是由短线资金炒作概念板块带来的。“从投资角度来看,这种上涨很难处理。”他进一步分析称,对炒短线的人而言,当疫情蔓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博短期的筹码,炒短线的人不可能长期持有概念个股,一旦行情发生转换,他们很快就会卖掉。而这种短期资金的进入会影响股价正常走势。
“我们更希望是基于公司基本面、业绩驱动带来上涨,这类上涨哪怕估值高一些,也会知道阶段性的市场预期在哪个位置。作为长期投资者,我们会以公司长期基本面表现为标准,而不是短期股价走势。”他直言。
至于此次医药板块上涨对其投资操作的影响,他表示,就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个股而言,阶段性调整不影响其股价未来继续创新高,因此在具体操作中,也不会对这类个股进行大幅调整。
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夏风光分析,从企业经营角度看,这次新型病毒事件对股市的冲击分两种情况:一种属于实质性负面冲击,比如景点旅游、交通运输等企业。一种则是利好有病毒相关疫苗、防治用具生产能力的医药企业。但从市场表现看,医药生物板块群起走强,涵盖面很广,很多和病毒防治无关的股票也出现快速拉升,其中不排除存在情绪驱动的跟风买进行为。
他也谈到:“从价值投资角度说,我们更关注可持续的业绩表现,对短期突发因素的扰动,要冷静理性对待,分析突发因素是否会转变为长期变量。”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提及,一些抗病毒的口服液被抢购,可能给相关上市公司短期的业绩也带来了一定的提振,但能否具有持续性,还是要看后期肺炎传染的情况以及疫情控制的情况,他同样建议投资者不要盲目跟风炒作。
对股市不构成趋势性影响
连续几日上涨后,1月22日医药板块迎来了调整,大部分个股出现回调。其中,防疫相关概念股也出现较大分化,例如,鲁抗医药、四环生物等已连续三日涨停,而南卫股份、未名医药、沃华医药等跌逾7%。
森瑞投资总经理林存表示,疫情牵动人心,作为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市场情绪紧张,同时,资金炒作相关疫情概念股也并不意外。目前炒作的方向、品种也比较繁杂,有抗病毒类,也有疫苗类、检验类,及各种医用耗材类。就短期而言,随着需求的喷发,确实会带动业绩的增长,不过,这种卫生事件,通常持续时间不长,极容易发生股市剧烈波动。
其他方面,短期来看,瑞银证券旅游和交运研究团队预计,视病毒传播情况而定,业务遍布全国的酒店运营商将受到显著影响,尽管其目前估值已低于2003年的低点。该券商消费品/互联网研究团队认为,消费者可能更愿意待在家里,而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近期出行计划。因此,零售、公园和影院这些通常会获益于春节的领域恐怕面临下滑风险。此外,餐饮渠道的酒精消费(啤酒、白酒占比分别为51%、13%)可能受到负面影响。外出就餐应该也会受到负面影响,但外卖服务起到部分抵消作用。由于消费者在家做饭的情况增多,包装食品及食品零售商可能会获益。在线视频、端游/手游和电商或微微获益于这种行为转变。
同时,瑞银证券医疗研究团队指出,没有药物/疫苗能即刻治疗或预防这种新型病毒,但这种情况或提升对疫苗/体检的需求。
整体而言,广发策略戴康指出,历史经验表明事件性冲击通常对股市不构成趋势性影响。参考港股非典时期表现,疫情前期(2003年2月11日~3月3日)恒指下跌9%,疫情后期(2003年3月4日~5日)上涨10%,后进入四年牛市(彼时前期上证综指上涨29%,后期下跌11%)。此次疫情抑制A股风险偏好,经济基本面预计整体影响不大(年初数据真空&非典仅影响经济1个季度)。
同时,行业配置上A股科技成长股继续占优。据港股经验,非典期间医疗保健、能源、公用事业、材料、信息技术相对较好,电信、地产、金融、工业相对较差。此次疫情短期将强化科技成长股占优逻辑: ①传统强周期(偏线下+劳动密集型)基本面受阶段影响,而5G产业周期(偏线上+技术密集型)影响不大;②为对冲疫情扰动经济可能性,流动性维持较宽裕。
他建议,继续关注消费电子、新能车、游戏,而线下行业(如交运、休闲服务、地产链、电影院线、线下零售等)预计短期受一定影响。
(编辑:夏欣 校对:颜京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