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钱股票网 > 股票配资>连开罕见罚单:​2020地产信托持续严监管

连开罕见罚单:​2020地产信托持续严监管

2020-01-31 06:32:02 房地产 业务 万元

中房报记者 苗野 | 北京报道

地产信托总体融资环境缩紧态势下,留给房地产企业的腾挪空间越来越有限。变相和违规向楼市提供融资的房地产信托, 2019年遭到严监管,2020年,严监管照样延续。

上月底,民生信托、中诚信托、北京信托纷纷遭罚。据北京银保监局处罚信息显示,民生信托、中诚信托、北京信托因违规将信托资金用于缴纳土地出让价款、投向“四证”不全项目,分别被罚90万元、70万元和50万元。

山东银保监局对山东省国际信托也开出了70万元的罚单,案由是未依法依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个别房地产融资业务违规。

“继2019年4月和8月两次风险排查之后,监管部门在去年11月底开启新一轮风险排查,并为此在一个月内两次召集信托公司高管人员进行动员和部署。多家信托公司被监管现场检查,各地监管要求风险自报,不允许漏报瞒报。监管层对房地产信托念起的‘紧箍咒’从未停止,主要是监管那些变相绕开管控的创新业务,以及信托资金变相流入楼市的项目。”北京信托圈内一位人士表示。

数据上看,过去这一年,至少已经有21家信托公司领下30余张罚单,罚单数量比2018年全年高出近40%;合计罚没总额超2000万元,比2018年增长近40%。

用益信托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喻智表示,2020年,信托业的监管形势大概率延续2019年的风格,严监管仍会是主题。强监管之下,2020年的房地产信托业务或将继续萎缩,业务转型仍需时间。信托公司正着力在房地产业模式上进行创新和改变,目前开发贷为主的业务模式预期可能会有所萎缩。另外,2019年接连有大型房企兑付危机的消息传出,房地产信托业务面临的兑付危机值得关注

涉房罚单成重灾区

房地产信托是房企融资的一个主要渠道。万科、恒大、保利等头部房企在做大的征途上,都曾经是房地产信托融资的大户。但在金融逐年强监管后,信托资管规模从高速增长转为下行。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78万亿元,较二季度减少1480.67亿元,环比下降5.05%,这是自2015年四季度以来,首次出现新增规模的环比增速负增长。四季度房地产信托规模再度下滑,用益信托数据显示当季房地产信托募集资金1410.62亿元,环比下滑26.43%。

一家中型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去年监管层对信托公司开展的现场检查,还涉及影子银行、交叉金融风险等方面。信托资产风险率连续7个季度呈上升态势,其中2019年第三季度较第二季度上升1200亿元。在这个大前提下,信托三大主要业务——通道业务、房地产信托业务、政信信托业务都成了重点规范对象

实际上,信托行业最新一轮强监管序幕自2017年就已拉开,在“去通道,控地产”的信托监管思路下,信托公司业务的合规性在不断提升,但罚单仍然接踵而至且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信托业务上。

根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在信托业收到的30余张罚单中,粤财信托、北方信托、中融信托、五矿信托、中信信托、北京信托等超过20家信托公司都在列,约占全部信托公司数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中融信托成2019年“罚单王”,曾在一天内收到黑龙江银保监局5张罚单,单张处罚金额在30万~60万元不等。

具体来看,粤财信托因“违规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等五事由被罚220万元;北方信托因“违规发放房地产自营贷款,信托资金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被罚80万元;中融信托因“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不审慎”等五事由被罚210万元;五矿信托因“尽职管理不到位,导致信托资金用于收购土地”被罚30万元;中诚信托因“信托资金违规用于缴纳或变相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等两事由被罚70万元;以及民生信托因“收益权投资项下信托资金违规用于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等三事由被罚90万元。

监管罚单其实就是监管风向标。两家头部信托公司——中信信托、建信信托在2019年内均三次领罚单,合计罚金分别为190万元、220万元。与此同时,信托机构违规成本也显著增高,“百万级”大额罚单不断涌现。2019年,中融信托、中泰信托、华宝信托、粤财信托被罚没金额均在200万元以上。

从罚款事由来看,信托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成受罚主因,多家信托因为“信托资金违规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缴交土地出让价款、违规投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违规向不具备二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融资”等原因被罚;其次为通道业务,如违规接受保险资金投资事务管理类等。

资深信托研究员袁吉伟表示,房地产信托经历了严监管,但并不是完全被禁止,更多是在前期增长过快的情况下,配合稳房价和稳预期,适当地控制增长的节奏。避免资金过度投入到一个领域,集中度太高也有较大的风险。后续信托公司需要强化合规风险管理能力,将监管要求与内部流程等有效结合,建设合规文化,坚守合规底线。

躺着赚钱的日子没了

“信托转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往哪里转?很多信托公司都比较迷茫。”2019年11月2日,华润信托总经理刘小腊在一次论坛上称,对于房地产信托,绝对不让做,一笔新增都不可以。并且,地产类信托主动管理相比“6·30”只能降不能增。信托公司一直做得是“发枪打猎”的老套路,在房地产领域尤为拿手,但现在这块儿业务难以为继,是行业共同面临的情况。

刘小腊的话其实直接道出了信托业“躺着”挣钱的好日子过去了,窗口指导、余额管控、罚单频现的严监管已成为常态。

过去房地产信托业务一路狂飙,一度成为支撑信托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柱业务。仅2019年上半年,集合信托市场成立的信托项目总计9272.85亿元,其中房地产信托一枝独秀,募集资金达3634.39亿元,占比近四成。另外,投资金额位居集合信托五大投向之首。

房地产信托业务火热的背后,变相、违规和漏洞一直或明或暗存在。

这逼得银保监会去年5月发布23号文件强调,不得向“四证”不全、开发商或其控股股东资质不达标、资本金未足额到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直接提供融资;不得直接或变相为房地产企业缴交土地出让价款提供融资,直接或变相为房地产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2019年7月,针对多家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银保监会开展了约谈警示。8月,监管再下发64号文件,要求信托业下半年继续保持房地产信托调控力度,遏制无序扩张等。

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了2019年房地产信托业务“冰火两重天”。上半年房地产业务蓬勃发展,多家信托公司业绩报喜;下半年房地产业务急降,不少信托公司将业务转向政信类信托,扎堆式追规模。

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余额21.99万亿元,较二季度末下降5376.9亿元,环比下降2.39%,与二季度降幅0.02%相比,下降幅度增大。进入四季度,新增集合信托募资规模进一步环比下降,共有60家信托公司募集成立集合信托产品6072款,环比增加9.99%,募集资金4882.25亿元,环比下滑4.49%。其中,房地产类信托是成立规模环比下滑最为明显的产品,去年四季度该类产品的成立规模为1410.62亿元,环比下滑26.43%,规模占比28.89%,环比减少8.61个百分点

中诚信托战略研究部总经理和晋予认为,房地产信托、政信业务、小微金融业务等融资类信托构成了信托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融资类业务所涉及的领域与宏观经济变化和政策调控关系密切,一旦处于逆周期或者强调控,这类业务收入将会受到较大影响。随着信托业务结构的转型调整,行业收入结构预计从2020年开始也将有所优化。在“稳”与“进”的总体形势下,信托公司面临着重要的平衡和选择问题:一方面是经营发展的业绩压力,另一方面是风险防范、持续发展的长远压力。2020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这个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2020年对房地产信托的监管预期依旧保持高压。尽管市场上有消息称资管新规的过渡期或延长,但也不足以改变监管层防范金融领域风险的基本立场。房地产业务开展受监管的影响,合规性的门槛较高,对优质交易对手上的选择并不多。预计2020年房地产信托的降幅应该在15%~20%。但从目前来看,信托市场还找不到一个可以完美替代房地产信托业务的接力模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下一篇 :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