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钱股票网 > 股票交流>新冠疫情对线下服务业和制造业出口的冲击与政策应对

新冠疫情对线下服务业和制造业出口的冲击与政策应对

2020-02-12 03:26:03 疫情 企业 城市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园

截止2020年2月6日24时,全国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数达到31161例,疑似26359例。面对新冠疫情迅速蔓延,一方面要采取快速、严格和精准的防控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另一方面也需要尽最大可能减小疫情对行业经济的冲击。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冠疫情对我国行业经济的可能冲击,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作为参考。

疫情将对地区经济产生负向冲击,而且疫情越严重的地区影响会越大。根据2003年SARS在我国爆发的数据,我们考察了SARS确诊病例数对企业收入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爆发SARS城市相对未发生疫情城市,各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了5.19%。而且,城市病例数每增长1%,各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显著下降0.029个百分点。通过该估计结果,我们可以预判,一是新冠疫情对湖北省行业经济冲击会最大。其中,影响幅度较大的城市,即也是当前疫情最严重的城市,依次包括武汉、黄冈、孝感、襄阳、荆门、随州等城市。二是新冠疫情也将对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行业经济产生一定影响。广州和浙江是中国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分别位列中国第一和第四位,新冠确诊病例较多,如果疫情得不到进一步控制,将会影响其各行业的企业营业收入。因此,要控制好病例数较多城市,诸如温州、深圳、广州和杭州的疫情扩散。三是北京、上海、重庆等超大城市行业经济也会面临较大威胁。这些城市人口密度较大,而且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随着节后复工,外地人向这些城市聚集,存在疫情扩散的潜在风险。

新冠疫情冲击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尤其是线下服务业。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生疫情的城市对三次行业冲击次序为第三、二、一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影响最为显著,影响程度最大。估计结果显示,发生SARS疫情城市相对没有发生疫情城市,第三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了21.9个百分点。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包括民航业、体育、文化和娱乐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其中,发生疫情城市相对未发生疫情城市的航空运输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38.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收入下降28.6%,批发和零售业收入下降19.2%,房地产业收入下降18.1%,住宿餐饮业收入下降12%,医疗卫生业收入下降9.2%,金融业收入下降2.9%,交通运输业收入下降0.29%。SARS疫情期间,公路运输对促进经济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发生疫情城市公路运输行业相对未发生城市提高了2.3个百分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发生疫情城市显著促进了互联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提高了21.6%。因此,SARS疫情严重冲击的是有较大规模人群聚集的线下服务业,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线上服务业的发展。

尽管互联网经济会缓冲新冠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但疫情蔓延势必会进一步降低我国GDP增速。从目前国民经济结构来看,200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2.3%。但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已经超过半壁江山,2019年初步核算,我国第三产业占比已经提高到 53.9%。因此,新冠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将会对2020年我国GDP增速影响会相对更大。但由于当前互联网经济模式已经深刻融入到服务业之中,因而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对服务业的冲击程度。

新冠疫情对工业冲击会明显小于服务业,但是会显著降低制造业出口。基于SARS疫情的实证研究结果,我们并未发现疫情会对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但是,我们研究发现,SARS疫情显著抑制了我国企业出口,发生疫情城市相对未发生城市的企业出口总值大约下降了8%~10%。而且,还发现疫情对出口的影响不会短期内恢复,长期也有一定的负向影响。此外,还发现,疫情对低技术企业冲击更大,而对高技术企业出口影响不是很明显。因此,随着我国近年来的新旧动能转换,高技术产品占比不断攀升,可能新冠疫情对工业影响程度也会略有下降。但是鉴于新冠疫情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远高于SARS,因而也不容忽视疫情对工业制造业的深刻影响。

客观评估新冠疫情对中国行业经济的外生冲击,对于缓解各行业企业生产和经营压力,以及避免居民就业和收入过快下降,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严防死守复工潮下新冠疫情向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蔓延。目前全国医疗资源快速向湖北尤其是武汉集中,对于控制湖北疫情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要严格防控新冠病毒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的蔓延。这些城市经济体量较大,人口密集,且流动人口规模很大,新冠病毒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实现传播。一旦疫情在这些城市大规模蔓延,将对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产生更大幅度的冲击。尤其,处于春节复工之际,正是人们从外地返城的高峰期,随着大规模人口流入,防疫压力会骤升。因此,出于新冠病毒传播增速传播力特别强,且确诊病例大幅上升,超大城市务必在疫情防控不存在隐患且防护隔离措施到位的状况下,再审慎进行复工复产。

二是帮扶政策着力点应该面向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服务业。新冠疫情发生后,一些地方政府快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作出应对。在2月2日,苏州政府率先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紧接着,山东出台《20条措施力挺中小企业渡难关》,浙江出台了《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17条措施》,重庆出台《二十条措施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等等。这些政策和措施涵盖了金融支持、减税降费、稳定职工队伍等措施,对于缓冲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会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前文分析,体育、文化和娱乐业、住宿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旅游业、出租车、交通客运、民航等行业受疫情影响最大。因此,我们认为,在帮扶政策运用上,应该聚焦于体育、文化和娱乐业、住宿餐饮、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的中小微实体线下企业。

三是打好防疫关键战助力保障工业企业复工复产。随着节后人员返岗、企业复工复产高峰的到来,对于非湖北地区疫情防控进入了最关键、最重要的窗口期。首先,要按照不同工业企业类型采取不同的复工复产措施。政府可以将企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和非劳动密集型,进行分企施策。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适当推迟复工时间,降低生产职工生产密度,先让部分留在本地的职工复工;对于非劳动密集型企业,一定实施外地职工隔离14天之后再复工的措施,政府为企业生产物资供应提供便利化服务。其次,按照城市疫情程度划分不同区域分步骤进行复工复产。政府可以将区域划分为三类地区,包括疫情严重区域、疫情轻度区域和无疫情区域。在疫情严重区域企业要延缓复工,在疫情控制住之后再复工;在疫情轻度区域,要做好隔离措施,有序进行复工复产;在无疫情地区,可以复工复产。最后,禁止各地封路断路,保障公路货物运输的畅通。一些地区为了阻止疫情蔓延,采取了比较极端措施,采取私自设卡拦截、断路等行为,有的地方甚至封住道路,用挖掘机阻断道路。这些阻断交通行为,不仅不利于工业企业的复工复产,也会严重影响工业行业运转。

四是采取有力措施减小疫情对各行业出口的影响。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评估中,新冠病毒疫情被认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众卫生事件(PHEIC)”。为了防止疫情潜在性的扩散,截止2月6日,有102个国家与地区发布了入境管制措施。多数国家暂停中国护照持有人签证或入境,取消中国直飞航班。疫情爆发直接阻断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尤其减少了国外采购商来华的商务考察和合同洽谈,企业也无法派出商务人员,阻断了和外商的交流渠道,严重影响合同签订和成交机会,从而造成国外订单的流失。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实施了非常严格的防控措施,企业复工复产率会大幅下降,尤其湖北地区企业生产所受冲击更大,直接会延滞国外订单的生产。此外,疫情导致封城、设卡和断路等临时性管制措施,将会大大增加出口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时间。建议各地政府积极应对疫情对企业出口产生的负面冲击:在疫情较轻的地区,应采取金融财税等支持政策,提高企业复工复产率并尽可能按时完成国外订单;在疫情较严重的地区,可以向区外企业组织货源,形成跨区协调联动生产机制,避免大批海外订单延滞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五是通过智能化模式创新实现行业发展路径蜕变。在2003年SARS爆发期间,催生了中国线上经济模式的涌现。新冠病毒疫情对线下服务业冲击最大,比如电影等娱乐业、实体商场等零售业、餐饮业、出租业等,而同样新兴的线上服务业会获得较多的商机。由于线下实体服务业具有稳定的供应商、客户、大数据等优势,可以利用智能化模式创新,转变营运模式开辟线上运营商店,从而缓冲来自疫情的冲击。对于高科技行业,一些科研人员无需要到办公室坐班,可以采取线上开放远程办公模式,通过视频会议进行沟通。在SARS期间,实现了线上服务业模式创新,而这次新冠疫情可能会催生工业智能化生产模式。首先,利用机器人取代劳动力,实现无人生产工厂。其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改造生产线,实现停工不停产。最后,打造企业智能化运作,鼓励人工智能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快人工智能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应用,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智能化运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下一篇 :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条评论)
验证码: